央行再调准备金率对抗通胀
国家统计局公布高达4.9%的1月CPI数据之后的第三天,中国人民银行于昨晚宣布将从2月24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年内的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上调,距上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仅一个月时间。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9.5%历史高位,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6%。
值得关注的是,在高烧不退的通胀预期下,今年央行“出手”频率正明显加快。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除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加息一次。央行收缩流动性、严控通货膨胀的决心可见一斑。
“提前”调控
央行昨日晚间发布消息,决定从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考虑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因素,此次上调之后,大中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9.5%的历史高位,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也已达16%。
对于央行再次出手,新华社昨日发文称,利用年初调控节点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央行近期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旨在调控银行体系内及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控制好一季度的银行信贷投放。
“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旨在调控银行体系内及市场的流动性,进一步控制好一季度的银行信贷投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教授赵锡军说,一季度向来是 银行信贷投放的旺季,去年一季度信贷投放达到2.6万亿元的高度,助推2010年全年信贷规模突破了7.5万亿元,今年央行利用年初的调控节点,加大调控 力度,就是要防止形成一季度信贷过快增长的局面再度出现。
粗略估算,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500亿元左右,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大了银行资金压力,尤其是对中小商业银行影响更大。
不过,此次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在市场预期之内。
在3月期央票发行小幅放量之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仍以550亿元完成连续第14周资金净投放。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央票发行规模有所扩 大,但相对逾千亿的到期量,仍显不足。鉴于央票发行量短期内难以继续大幅提升,当时市场就推测央行再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强烈。
严控信贷抗通胀
央行想在年初严控信贷其实不难理解。
“虽然1月贷款总量只有1.04万亿元,但实际上从商业银行反映的情况来看,2月的需求压力还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央行要想控制贷款在既定目标内,肯定还需要多种手段同时采取。”中银国际资深经济学家程漫江指出。
而纵观分析人士的评论,之所以要严控信贷,主要还是因为央行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不小。
就在三天前,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1月高达4.9%的CPI数据,由于恰逢国家统计局运用新的权重计算方式,国家统计局在食品价格疯涨的当下降低了食品类权重,因此业界还曾质疑,实际CPI“破5”。
“如果物价仍下不来,还在4%以上,估计按照目前的这个幅度,今年央行仍会交替使用加息和上调存准的做法,年内至少还有两至三次。”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分析员王军表示。
兴业证券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更是表示,3月份还将会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今年第一季度应该不会再加息。而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则预计3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时间窗口为3月下旬。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多位经济学家都表示,“两会”前央行或许不会再有新动作。
此外,鲁政委预计随着一系列加息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效应显现,调控效果也将会越来越明显,到下半年频率会下降,2011年内将会上调至接近23%左右的水平。
对A股短期影响偏负面
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考虑到近期股市明显走强,央行此次出手或许对股市影响不大。
“准备金率上调对A股短期影响偏负面,但是不改中期回暖趋势,股市春天已经来临。”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
银河证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秦晓斌更是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将导致下周一大盘低开,银行地产股将受累,全周大盘或将维持震荡格局;但他仍然坚持认为,这不影响市场的中期走势。秦晓斌更是表示,昨日A股杀跌是对货币政策紧缩的提前反应。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在央行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开始出现偏紧局面,加上当时春节期间储户持币意愿上升等因素,曾一度推高短期市场利率走高,而此次再度上调后,原本资金趋紧的银行信贷形势更加严峻,这或许会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在央行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阴霾笼罩之下,上证指数多空双方昨日激烈争夺2900点整数关口,大盘全日最低下探2890点,最高报2924点,成交量较上一日有所萎缩,最终沪指收于2900点下方。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899.79点,跌27.17点,跌幅0.93%,成交1434亿元;深证成指报12613.11点,跌175.22点,跌幅1.37%,成交1152亿元。
免责声明:上文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并无义务对其原创性及内容加以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或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参考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制作、转载、同意会员发布上述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认可、同意或赞同其观点。上述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决策之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对上述内容有任何异议,请联系相关作者或与本站站长联系,本站将尽可能协助处理有关事宜。谢谢访问与合作! 中钨在线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