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是现代高技术领域众多功能性材料所需的关键元素,因此也被誉为“现代化工业维生素”。稀土在我国是热点产业,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关系发生“波澜”时,稀土就成为国内外舆论议论的焦点。
我国的稀土产业现状和相关政策之所以经常引起一些争议,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我国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0%左右,产量却占世界的80%以上。我国对稀土出口的一些调整政策,国际上往往会提出异议,而国内舆论往往觉得政策不够强势,稀土产品的定价权没有完全掌控,自然资源被低价贱卖。实际上,大部分的争议源于对当今稀土产业形势缺乏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首先,须对稀土产业的特征有全面准确地认识。实际上,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也有稀土矿,但是由于开采成本高,开采之后无利可图。大部分国家的稀土矿,都在上世纪我国大规模出口之后停止开采。只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控制稀土开采和出口,稀土价格上扬,一些国家才重新开发稀土矿。因此,稀土虽然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但资源稀缺性并非那么高,依靠稀土产量作为战略筹码,只能发挥短期效应。同时,我国也是最大的稀土产品消费国,稀土价格的全面过快上涨,对于我国的一些下游产业发展存在不利因素。
其次,对我国在稀土产业上有待加强的方面须有清醒认识。在现代产业竞争中,掌握原材料的产量是一种竞争优势,但核心竞争优势往往是不可替代并且壁垒很高的技术专利,如今我们在稀土专利方面恰恰是有待提高的。2017年全球稀土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68万余件,其中我国仅占比18%,而且96%都是国内专利,国际专利比重很低。此外,在核心专利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我国消费量最大的钕铁硼类稀土永磁材料,全部核心专利都掌握在日本和美国公司手里。因此,我国的稀土产业无论产量还是消费量都是大国,但是从技术上来说,还不算是强国。这就类似于农村虽然生产粮食原材料,但是真正的高端食品,还是需要从城市食品加工厂采购,主要的利润和附加值还是在深度加工的工业环节。
当然,在经过几十年稀土产业的发展之后,我国稀土产业还是积累了一定技术实力,在生产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稀土产业还是有很强的话语权,稀土政策对于国际市场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不过随着其他国家稀土矿开采量的提升,我国要维持稀土产业的影响力面临新的挑战,应当从以下方面做好准备:
第一,应当加大稀土高端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建立专利联盟。将国家在稀土资源开发中收取的资源税主要投入到稀土高端产品的研发中,进行长远技术布局,抢占稀土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不能走依靠低价抢占市场份额的老路。可组织国内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组建稀土技术专利联盟,必要时也可收购一些国外的核心专利,抬高我国稀土产品的技术壁垒。当今的产业竞争,必须依靠艺高,只有占据技术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建立稀土产品精准分类和管理数据库,建立与技术水平匹配的环境资源成本调整机制。稀土元素种类较多,其产品也门类复杂,我国生产的就涉及近千个规格400多种稀土产品。同时,稀土矿产资源类型也较多,我国的主要优势在中重稀土资源,查明储量占世界的90%以上。因此,制定产业政策不能简单一刀切,必须精准施策。而政策精准的前提条件是对于产业状况的精准把握,因此必须建立精确的稀土产品分类和管理的数据库,为精准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我国稀土矿产品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环境资源成本过低,必须根据我国稀土技术能力提升情况,同步提高稀土矿产品的环境资源成本。
第三,建立稀土资源储备机制,组建稀土资源国际联盟。对于在我国储量占优或者即将出现稀缺的稀土材料和产品,需要提前建立稀土资源储备机制,以应对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同时,应当与“一带一路”国家中有稀土资源的成员国建立稀土资源国际联盟,发挥我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适当收购一些稀土资源或者联合建立一些稀土加工企业。
总之,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和资源,必然是各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我国在稀土产业有传统优势,也有一些短板,如何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是对我国产业政策提出的重要挑战。只有精准施策,才能真正把我们的战略资源变成战略优势。
[环球时报,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