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档案里的赣州之《钨金闪耀》

在赣南有一种样子不起眼,但却世界闻名的石头——钨。钨是一种稀有金属,有着“工业牙齿”之称,赣南是中国钨业的发祥地,享有“世界钨都”的美誉,它也是赣州经济最为知名的特色标签。

那么,钨在赣州市怎么被发现的?它又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变迁呢?《档案里的赣州》带你走进《钨金闪耀》。

档案里的赣州之《钨金闪耀》

据赣州档案馆文献记载,在光绪三十二年,也就是1906年,在赣州西南近百公里的大余县城,以为德籍神父邬利亨在游览西华山时,发现这一带的地标裸露着一种很重的乌黑发亮的石块,于是便带了几块回教堂。

邬利亨在赣州发现钨矿石

“亲爱的神父,你送来的那几块黑石被秘密的送到了德国,克虏伯军工厂化验室的报告三天前就发到了上海领事馆,德国方面证实,我们送去化验的黑石头,是罕见的金属钨矿。”——《远山》

确认黑石头是稀有名贵的钨矿石后,邬利亨便以修建教堂为名,偷偷发动民众采捡钨矿石,以低于市场价30倍的价格收购钨石,悄悄运回德国。后来,为了独占资源牟取暴利,他背着当地政府,设计从西华山罗云寺住持手里买下了整个西华山的山权,开始公开采运钨矿石。

这一反常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人将矿石送到南京检测,才知道西华山的黑石头原来是价值非凡的钨矿石。当地官民义愤填膺,多次交涉,终于向邬利亨赎回山权。

西华山山山权重回中国人手中

“乡亲们,我宣布从今天起,西华山归中国人所有了!”——《远山》

钨,是金属里熔点最高的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钨矿需求量飙升,德、日、英、美等纷纷潜入赣南抢购钨砂。除大余西华山外,崇义、定南、全南、上犹、于都等地,也相继发现了钨矿,一时间挖山采矿遍地开花。从小规模使用钢钎凿岩、黑硝爆破、露天开采,到大规模掘小窿子,鼎盛时一个采矿点多达万余人。工棚鳞次栉比,收钨店铺到处可见。

世界风云变化,殊不知在世界角落里的赣南,却因为钨与世界变局联系在一起。在国内战火纷飞的时期,赣南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钨犹如坚定的战士,为革命斗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钨矿图片

“黑石头”

“你垫垫看”

“这可是金子,黑色的金子”

“哦,是钨砂”

“对喽,这东西全世界三分之二在中国,中国的三分之二在赣南。我们就靠它换回金银,解决资金,充实国库。”——《封锁线上的交易》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为发展钨矿生产,次年,苏区政府在于都铁山垅成立首家国营钨矿——中华钨矿公司。这是当年红色政权唯一重工业企业,辖有铁山垅矿、盘古山矿、上坪矿场,后来又开办国营泰和县小垅矿场。

中华钨矿公司旧址

“当时是叫中华钨矿公司,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个国有企业,从1932年到1934年红军长征前,共计创造了620万银元的财富,而且换取了大量的药品、食盐和弹药,对整个苏维埃政府的运转和养活十万红军起到了重要作用,更对抗拒国民党的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重要作用。”——江西铁山垅钨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周金明。

经历半个世纪的沧桑,中华大地拨云见日,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钨成为建设新中国的重点工业项目。那时,许多热血青年从全国各地汇聚而来,在赣南大山中挥洒着他们的青春和汗水。

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里,作为前苏联援建的全国156个重点项目的西华山、大吉山、岿美山三大矿区,汇集了许多前苏联专家为矿区做工程规划设计。为更好学习先进技术,一批年轻人也被送到前苏联去学习。这位老人叫李新章,就是当年被派出国学习的工人之一。

“1954年,我就到大连工业高专学习,学习两年以后,1956年就分到西华山,西华山就派我到苏联、哈萨克斯坦和格鲁吉亚共和国去学习苏联生产先进经验,后来回到西华山,参与西华山的建设,承担技术工作。”——矿山老工程师李新章。

苏联设计师编撰的西华山钨矿工程技术资料

李新章出国归来时候,正是西华山大建设时期,大家来看一下我手上的这份文献资料,这里面全部都是由俄文编撰的。那么这行文字就是西华山,上面还写着技术设计附图。这是1956年由苏联设计师为西华山钨矿设计的资源勘探、开掘、分拣、建筑、机械等一整套工程技术资料。那么这就是其中的一册。可以说,它见证了赣州钨矿工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援建计划顺利推进,1958年大吉山钨矿完成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机械化生产建设,西华山、岿美山相继完成从扩建到技改的全面升级。据赣州档案馆文献记载,在1959年,大吉山采矿总量突破127万吨,产钨精矿6658吨,创世界钨矿采矿量黑钨精矿年产量最高纪录。1960年,西华山选矿厂正式投产以来,生产的黑钨精矿的质量一直保持国家一级品标准,156项目让赣南钨产业迎来了辉煌发展。

赣南主平窿

“今日西华山旧貌变新颜,火红的朝霞,染红山川,20里矿区,20里风光。”——《今日西华山》

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今日西华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赣州各大钨矿的缩影。为祖国的建设多采矿,赣南成立了9大国有统配矿山、16个地方国营矿山和20多个集体坑口,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主要的钨原料产地。

“当时来说,还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每当上级下达了生产任务,我们都能积极地想办法去完成,坑口与坑口,工段与工段之间,你追我赶,大家都想努力奋斗,能够争取更好的成绩。”——矿山老职工施千里。

各大矿区铆足干劲抓生产,赣南因此成为国家钨矿生产和工业建设的重要资源基地,为出口创汇和偿还苏联债务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毛主席的圈阅表扬。

“我是1975年分配在西华山井下一线工作,那时候的工作就是抓钎头,抓多了以后手会磨破,当时我不怕苦,半年我就学会了,学会以后我就当师傅。当师傅以后我没什么想法,吃饱了饭就一心为了工作,多完成任务,那时候正式因为自己的努力,我还评为矿劳模。”——矿山老机工郭太阳。

赣南钨业新时代

老一辈采矿人的青春热血,印记在了老旧的矿区里,他们的灿烂年华已载入档案,他们的艰苦卓绝的奉献精神,将继续闪耀在新时代的钨业生产线上,见证赣南钨业走向新辉煌。

中国钨业百余年的沧桑,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风雨历程,承载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赣州钨业也一定能够闪耀出更多耀眼的光芒。

评论被关闭。

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25号之一3楼;邮编:361008 © 1997 - 2024 中钨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闽ICP备05002525号-1

电话:0592-5129696,0592-5129595;电子邮件:sales@chinatungsten.com

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