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金国军
翻开共和国的光辉历史,就不得不说说江西的钨业。
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江西的钨业与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绵延相连,曾经成为当时红色财政的重要支柱,支撑中央苏区时期的共和国战胜了艰难岁月。如今的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钨)就是江西钨工业的历史与荣耀之传承者。
2017年,江钨实现营业收入176.9亿元;实现利润1300万元,同比扭亏增盈13.08亿元;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90.6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利润3054万元,同比增长134.9%;实现进出口总额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6%。
支撑共和国战胜艰难岁月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艰苦卓绝。
1930年10月到1931年9月,国民党军对红军发动了三次“围剿”。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取得了胜利,并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创立了中央苏区。同时,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严加封锁,使得布匹、药品、食盐等在中央苏区异常缺乏。
钨是高熔点稀有金属,金属钨可用来制造白炽灯中的钨丝,钨钢更是制造枪械的重要材料。江西赣南在上世纪之初就发现了钨,且矿点星罗棋布于赣南各山区。
为了粉碎敌人的封锁,解决经费问题,中央苏区提出了“战争为了生产,生产为了战争”的口号,号召军民造土纸、挖钨砂。1930年底,红三军团某部驻扎在铁山垅分水坳,开始组织附近群众拾捡块钨、挖掘表层矿苗,筹集给养经费。1931年初,中央苏区首家公营钨矿——铁山垅钨矿成立,红军组织5个中队的1000多人,分别在大窝里、分水坳和杨坑山等矿场采挖钨砂。
为了统筹中央苏区钨矿的开采、收购、加工和销售,1932年2月12日,经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复,“中华钨矿公司”在公营铁山垅钨矿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之后,由时任国家银行行长的毛泽民兼任公司总经理。
毛泽民受命后,立即调整干部,充实中队班子,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矿工生活,统一收购钨砂,扩大奖励生产,使得中央苏区钨砂产销量大增。
到红军长征前夕,“中华钨矿公司”共开采钨砂7890多吨,创造财富620多万元,成为当时红色财政的重要支柱,为中国革命换回大量急需的药品、食盐和武器,对于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起到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由此,“中华钨矿公司”也被誉为“共和国第一国企”。
传承历史与荣耀 续写辉煌
2016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实施江西钨及稀有金属产业重组整合,将原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钨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合三为一,并赋予新集团公司——江钨,建立“以钨为龙头的稀有金属大产业平台,打造江西钨及稀有金属千亿元产业,成为江西工业崛起的新支点”的光荣使命。
为此,江钨牢牢把握市场契机,以“一刻也不放松、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提效率、降成本、控风险,全力以赴打赢扭亏脱困生死战。
强化柔性化生产。矿山企业突出抓好成本控制与安全生产,保战略用户需求,保集团公司生产配额;工厂企业突出市场化导向,一企一策,实行个性化、小批量、多批次“需求拉动”式生产,全力保开工增效益。
推进精益化管理。强化对标管理,向先进企业看齐、向历史最好水平看齐,降消耗、提质量、优指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严格“无预算、勿开支”,严格进行各类风险管控,大力降成本、压费用、控风险。
强化集约化经营。坚持集团竞争,强化整体运作,在有边际利润的前提下,全力保障矿山、工厂生产、营销链条良性循环,求取集团利益最大化;创新贸易模式,深耕传统产品,做精特色产品,稳定传统用户,主攻重点用户,努力提升集团对市场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精心打造创新体系。大力实施集团技术中心优化建设,以赣研所和南昌地区相关企业为主要支撑,强化对赣州、南昌两大片区科技资源配置,突出攻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修订施行了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及奖惩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作用,积极搭建科技创新新平台,2018年新增省部级创新平台两个。
首推专项网上招标。2018年,推出“碱煮钨渣达标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和“原料对硬质合金性能影响机理及关键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两个重大专项,吸引了国内著名院校等多家单位联合组队竞标,且项目已被列入江西省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
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紧紧围绕钨、稀土、钽铌、机械制造等产业技术瓶颈,组织力量强力突破。2018年,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其中金环公司参与完成的“极低品位钽铌矿山废弃资源整体清洁回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专利授权81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
强力推进成果转化。2018年,集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新增新产品数量36个,带来销售收入5000万元,利润506万元。金环磁选完成高梯度磁选机、永磁机共17个新产品的开发,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